【奧迪新聞】為電動化轉型節約成本 奧迪將裁員9500人
綜合路透社、《福布斯》、《衛報》、《華爾街日報》、CNN等多家外媒報道,奧迪計劃到2025年之前在德國本土工廠裁員9500人,以節省6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64.8億元)的成本,確保9%至11%的戰略運營利潤率,從而能夠將其投入電動化轉型和數字化技術中。
奧迪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公司必須變得精簡以適應未來,這意味著公司不再需要一些崗位,同時將創建一些新的崗位。”而工作委員會(工廠車間的工會)和公司管理層都已同意了裁員計劃,同時,管理層人員也將相應減少。
奧迪德國英戈爾施塔特工廠 圖片來源:路透社
奧迪首席執行官(CEO)布拉姆·肖特表示,裁員將使奧迪更加靈活,提高生產效率,并持續地增強奧迪德國工廠的競爭力。
據統計,此次裁員超過了奧迪員工總數的十分之一以上。奧迪目前在英戈爾施塔特工廠的年產量為45萬輛,在斯圖加特附近的內卡蘇爾姆工廠年產量為22.5萬輛。一旦裁員完成,意味著英戈爾施塔特的年產量將減少4萬輛,同時內卡蘇爾姆工廠將增加相應數量的產量。
為了安撫員工,奧迪工作委員會主席彼得·莫斯奇出面聲明稱,至少核心員工的工作是安全的:“在困難時期,延長員工的就業保障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同時,裁員也并非奧迪的專利。隨著全球經濟放緩甚至陷入衰退,全球汽車的銷量情況也在持續惡化。此前不到兩周,奧迪的主要競爭對手戴姆勒表示,由于難以實現更嚴格的排放目標,計劃在2022年底前裁員1000多人;寶馬為精簡成本,計劃到2022年裁員5000至6000人;而日產由于業績嚴重下滑,確認將在2022年前在全球范圍內裁員1.25萬人……
惠譽評級11月25日表示,預計今年全球汽車銷量將下降約310萬輛,降幅比2008年經濟危機時更甚。
既要投入新技術,又要維持穩定的成本,除了裁員外,主要汽車制造商也在通過加強合作關系來“抱團取暖”。大眾集團已于今年年初確立了同福特的聯盟關系;FCA集團和PSA集團于10月宣布了合并計劃;寶馬和戴姆勒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開發自動駕駛技術;本田也投資了通用的自動駕駛部門等等……
奧迪需要的不僅僅是裁員,它還將引進新鮮血液,包括招聘2000名電動汽車和數字化等領域的專家,以推進電動化轉型。
奧迪現任CEO布拉姆·肖特 圖片來源:Automobilwoche
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已成為業內共識,主要的汽車工業國家均制定了燃油車禁售計劃。目前,包括大眾、寶馬、戴姆勒在內的傳統燃油車企都在積極布局電動車市場。并不約而同地將視線投向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
而對于奧迪及其母公司大眾汽車集團來說,對于新能源汽車轉型的需求又因“柴油門”丑聞而變得更加迫切。在這場讓大眾損失3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22.39億元)的丑聞中,奧迪同樣遭到了波及。值得一提的是,布拉姆·肖特的前任CEO魯伯特·施塔德勒正是因為涉嫌協助公司在柴油車中使用排放作弊軟件而被捕并解職。
大眾集團的新能源汽車規劃顯示,到2025年之前,包括奧迪在內的旗下所有品牌每年將生產300萬輛純電動汽車;在2028年前在全球交付2200萬輛純電動汽車,其中一半以上將在中國生產。同時,大眾也對外發布了MEB純電動模塊化平臺,以彰顯轉型的決心。
在大眾的電動化轉型中,奧迪被擺在了重要的一環。奧迪的首款純電動SUV——e-tron因影史票房冠軍《復仇者聯盟4》的上映而廣為人知。該車型已于今年廣州車展前夕在國內上市,售價為69.28萬-80.08萬元。
亮相于今年廣州車展的奧迪e-tron
不過由于歐洲缺乏行業領先的電池供應商,因而奧迪等轉型車企對中、日、韓等國的電池供應商更為依賴。
此前據比利時《布魯塞爾時報》報道,由于無法從供應商LG化學那里獲得足夠的電池,奧迪推遲了e-tron的交付并放緩了e-tron生產,按照原計劃,2019年奧迪將生產5.6萬輛e-tron,但目前已下降到4.5萬輛,而用戶等待e-tron交付的時間也上升至6-7個月。原定今年量產的e-tron Sportback也被推遲至2020年。
為了擺脫對于電池的依賴,奧迪也在積極尋找更多的供應商伙伴,此前據外媒報道,奧迪正與比亞迪進行談判電池供應合作,這一消息也于廣州車展前夕得到了奧迪中國區總裁武佳碧的確認,但她表示,具體細節目前暫時處在保密階段。
奧迪計劃未來兩年內在中國陸續銷售9款新能源車,其中一半以上為純電動車型。武佳碧表示,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正在不斷退坡,這迫使奧迪進一步加強與本土電池供應商的關系。
目前,奧迪已經與寧德時代確立了合作關系,在剛剛上市的奧迪Q2L e-tron中搭載的即是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隨著比亞迪等新供應商的入局,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在中國的競爭也將日趨激烈。